书记:《德米安:埃米尔 · 辛克莱彷徨少年时》
书记:《德米安:埃米尔 · 辛克莱彷徨少年时》
本书讲的是辛克莱从童年到成人内心自我成长的故事。
两个世界
辛克莱出生于一个基督教上流家庭,父母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都尽力的扮演者完美的角色。辛克莱在这个世界被家庭庇护,而门外则是残酷黑暗的社会。
辛克莱本应在这个天堂中一无所知的成长,但他遇到了克罗莫,利用撒谎“偷苹果”一事对辛克莱进行敲诈,把他拉进了残酷的现实世界,辛克莱觉得自己沾染上了罪恶。
克罗莫象征的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的恶意与欲望。
辛克莱被克罗莫牵引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威胁,而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吸引,他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到了违背规则所带来的力量感与恐惧交织的体验。
我知道自已的想法令人唾弃,但感觉它很强烈,很诱人,牢固地将我与自已的秘密和罪责绑在一起。
为什么罪恶会让人着迷?因为人类本能中带有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它们在文明的约束下被压抑,而一旦释放,就可能带来快感与力量感。
认识,遇到,摆脱他,其实是我们人生都会遇到的难题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样的困境。它是普通人生活的分水岭,是自身的成长需求与周遭环境斗争最激烈的时刻,只有通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走出去。
当辛克莱步入深渊,信仰着基督教的父母的世界观中并没有这些罪恶,因此也就无法帮助辛克莱。
我从此怀有了自已的秘密,一项债务,一颗只能独吞的苦果。
这里讲到辛克莱的父母,如果你假定世界是善良的,那么你将无法处理世界的黑暗面。只有当黑暗真实存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文明的意义。
上帝与魔鬼在那里搏斗,战场便在人们的心中。 —-《卡拉马佐夫兄弟》
就在辛克莱陷入困惑与恐惧时,他遇到了另一位引导者——德米安,一个能正视黑暗、重新诠释世界的人。
该隐
他天生就是如此自信,可这种自信太具有挑战性;他那双眼眸,里面藏着成年人才有的情绪孩子们向来不喜欢这种情绪乍一看去似乎有些悲伤,可是与此同时,悲里又闪烁着嘲弄。
看到了荒悖因此有了嘲讽,看到了悲伤因此有了哀伤
在课堂上,老师讲了该隐的故事:亚当夏娃的孩子该隐和亚伯出场,一个农耕一个放牧,在给上帝献祭的时候上帝收走了羔羊而吹走了该隐的谷物,该隐因此杀害了亚伯,该隐是人类史上第一个罪人。
但德米安和辛克莱交谈时却否定了老师的话。
“那你的意思,该隐并不是坏人,而整个故事也不是真的?“
“是,也不是。这些古老的故事都是真的,但是被记录和解释的方法不一定真实。”
我认为该隐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只是人们出于害怕给他编造了许多故事,都是些谣言,之后又以讹传讹。
那你认为他杀弟的部分也是假的?”我很震惊地问道。
“强者打败弱者,弱肉强食,这肯定是真的,但他们是不是亲兄弟不好说。”
传统解释的背后,其实隐含的是社会对‘异类’的恐惧与排斥,而这种恐惧正是规训机制诞生的基础。
社会中的规训我们是无法避免,大部分人为了消除不安而选择了接收,但德米安选择了质疑。
辛克莱遇到了第二个难题,有无勇气释放出内心的德米安
当然,辛克莱对德米安产生了恐惧
因为德米安和克罗莫一样都会把他带出第一个世界
德米安代表的是辛克莱内心的觉醒,他是智慧、自信与质疑传统权威的象征。
德米安一眼看到了辛克莱的不安
“一定是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让你害怕。但这样是不对的,我们永远不应害怕别人。你不会是怕我吧?“哦,当然不是。“那就好。这么说,你是在害怕别的什么人?
“你难道不知道,你对他的恐惧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吗?这种子虚乌有的恐惧一旦放任其发展,最终肯定会将我们彻底毁掉,必须得摆脱掉它才行。你如果想成为一个
真正的男人,就必须摆脱它。你明白吗?
“我先回家了。”任他在雨中将大衣领子拉紧。
“克罗默的口哨没有再出现。一天,两天三天,整整一周过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一直支着耳朵,看他是否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冒出来。可他真的没有再来。
只有当我们内心的力量觉醒时,我们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与黑暗;只有通过理性的引导,才能超越盲目的冲动。
“积累足够强烈的欲望,想方设法地去实现它。只要能够达成这些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你开始遵循自己内心所发出的指令,尽可能地去尝试,意志就会发挥作用,你就可以像驾驭一匹好马那样驾驭你自己的意志。“
我们要学会驾驭生命中的能量
因此,德米安代表智慧和坚强
现在辛克莱不具备破掉人生茧壳的能力,因此选择退缩
“如今,一只友谊之手将我拯救上岸,而我义无反顾地径直奔进母亲的怀抱,回到孩提时代的安全城堡。”“其实那是我自已害怕德米安的要求会更高。”
我们每个人都要等待自己的成长,让自己的德米安变得更加强大
人生的蛋壳
《德米安》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生的“蛋壳”,黑塞让我们看到,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等待我们的并不是白纸,而是一个茧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该如何做,给了我们人生一个底板,由于我们出生于这个底板,因此我们并不完全自由,你人生的选择有可能只是一个先入为主的答案
当你诞生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已经预先为你准备了一整套社会规训,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谎言。
那个所谓的“合规世界”,其实只是整个世界的其中一半,你试图欺骗自己,隐瞒另一半世界的存在。哪一半呢?那些本来合理,但却被定义为“不合规”的部分。
那些日子过得太懒散的人,无法独立思考的人,无法成为自身仲裁者的人,他们就只懂得顺从“禁忌”的表面内容,照本宣科,得过且过。对于这类人而言,这样过日子是很容易的。
只有打破这个茧壳,我们才能得到自由。
因此《德米安》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蛋壳里的人生,和打破蛋壳的努力
想要打破束缚自己的“蛋壳”,第一步就是意识到生活中那些让你不安与痛苦的矛盾。
“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至温顺。”——拜伦《我从未爱过这世界》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鲁迅《呐喊》
只有能感到痛,才会产生疑问与反思
质疑之后便是抗拒和叛逆
就像夏瑜对封建王朝的质疑,四处的游说
雷雨中繁漪对喝药的拒绝
德米安中辛克莱青春期的叛逆
抗拒就一定能够成功吗?显然不是,繁漪最终还是喝下了那碗药
因此我们需要第四步:重构自我
如果你只会批判,却无法提出新的理解与构建,那你只是在发泄情绪,而没有真正成长。
强盗
回到《德米安》,辛克莱已经走到了第三步,进入了青春叛逆期,
叛逆就是从他人控制的人生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一个自己愿意追求的自我
当一个孩子叛逆,想要破壳的时候,是人生当中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因为他能成长成为更符合自己愿望,更符合自己内驱力的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陷入一种自我矛盾,一边想反抗,一边认为老师家长是对的
我心里很清楚,大家肯定不可能喜欢这样的我,因此,我也完全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有些人会慢慢反抗,放弃,也有第二种情况,无效叛逆,沦落为愤青,在今天也被称为杠精,其实并没有真正辩证的思维能力
“我也逐渐习惯于以轻蔑的态度来看待自已身边的同龄人们,认为他们不过是一帮小孩子罢了。
有效的叛逆是通过怀疑否定,最后建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很多人停留在了第三步,只学会了质疑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走向堕落
我堕落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第一次醉酒之后,很快就不止这一次了。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喜欢打架斗殴的家伙,有很多喜欢四处恶作剧的家伙,于是,我成了这些家伙们当中年纪最小的那个。转眼之间,我已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小人物,我成了惹麻烦的领袖、招人怨的新星,成了远近闻名的危险酒鬼,成了臭名昭彰的酒馆常客。我再一次完全陷入了黑暗世界之中,再一次将已身献给了魔鬼。
他一面用堕落的方式来嘲笑这个世界来对抗那些压制他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并不能够做到真正地赞赏自己、认可自己
那还用说,我这个人内里本来就是这副德行!我啊,碌碌无为,四处游荡,桀骜不驯,藐视世界!我啊,目中无人,心高气傲,自以为是,其实只懂得用德米安的方式来思考!我这个人,外在也无非是这副德行:一个无用且无聊的人,一个肮脏又丑陋的人,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乱七八糟,恶心到令人作呕,卑鄙得令人发指,一头未开化的粗暴孽畜,轻而易举地就会被令人憎恶的冲动所淹没!
“在经历过这些迷失与歧路之后,辛克莱终于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是破坏,而是重建。”
“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
“它半个身子困在一个黑暗的球体中,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它仿佛正从巨大的球体中奋争而出。“
“与世界为敌,这是我独有的抗争方式,我要在这个过程中彻底的毁掉自己。“
童年变成了废墟,但幻灭感同时袭来。
如果需要看自己湛蓝的天空,那你就需要重构自我
自我重构的三个阶段
贝亚特丽齐
贝亚特丽齐是但丁神曲中的一个人物,中世纪对感情非常苛刻,于是但丁对贝亚特丽齐进行了精神上的恋爱,视其为光明的灯塔
辛克莱就对这个姑娘进行了精神恋爱,为了心中的贝亚特丽齐,他决定要好好做人
但他只是把感情升华了,但并没有走出规训,在潜意识依然存在规训
辛克莱做了一个梦,梦见德米安逼迫他吃下家族的徽章
“它充满我的身体,开始咀噬我。“
他意识到了自己仍然没有摆脱规训
“贝雅特丽齐已渐渐黯淡,或许她已远离我,不断靠近地平线,变得模糊、遥远、苍白。她不再充满我的灵魂。“
他发现了要重构自我必须要对自我进行重新的解释
我们有情欲,但情欲真的是罪吗?
在贝亚特丽齐的形象逐渐暗淡后,辛克莱开始寻求更深层的心灵导师。
皮斯托留斯
“鸟飞向神,神叫做阿布拉克萨斯。“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某种符号,象征神性与魔鬼结为一体。“
辛克莱意识到人就是善恶结合体
“它是最神圣的和最卑劣的交织一处,沉重的负疚在温柔的无辜中站立,这就是我的爱之梦,这就是阿布拉克萨斯。“
人是在善恶间循环,螺旋上升的
因此人的成长需要一个领路人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辛克莱遇到了皮斯托留斯
他告诉了辛克莱,人性包含一切
“您不必去驱逐它,或以道德束缚去加害它。”
“他轻柔而持续地捶打着我内心的某一部分,帮助我成型,冲破束缚,打碎蛋壳。”
“在走向自我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但皮斯托留斯的教导终究止步于理论
”他给予我的,正是他无法给予他自已的。“
他未能活出自己所说的信念。这时,一个真正‘知行合一’的人出现在辛克莱的生命中
夏娃夫人
一个知行合一的结果
”自我是不被定义的。“
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有自己的智慧支出也有自己的愚昧之处
她说人群中有两类人,有记号的和没有记号的
如果你能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记号了,不被别人标签
她认为我们没有固定的自我,我们对自我的建设一直在路上
她说什么是爱
“爱是内心坚定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人就无需去吸引爱,爱会前来。”
“大多数人的爱都只为失去自我。”
她说什么是强大
可以理解这个世界,即使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非议背后的事情,他们的角度和我不同,我可以理解
如果是恶意的攻击,则说明这是他自我的一个缺陷,或人生中的苦涩,让他以攻击别人获得价值的获得感
结尾的开端
正如个人要挣脱内心的茧壳,整个时代也在通过战争挣扎着破壳而出。
“血腥的事业是人类内在的爆发,分裂灵魂的爆发。人们去仇恨、去杀戮、去毁灭、去赴死,只是为了新生。一只巨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而这个世界必将化为乌有。”
真正成熟的自我也就基本诞生了
假如你想呼唤我,你必须倾听你心底的声音,我就在你心里。
辛克莱与德米安终于合二为一了